11月14日,塔斯社的一则消息让全球目光聚焦——俄罗斯第五代战机苏-57E在珠海航展上完成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并成功获得了首个外贸订单。尽管具体买家、数量、交付时间等信息保密,但这一突破标志着俄罗斯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与苏-57一同亮相的,还有国产歼-35战机。在珠海航展上,尽管苏-57赢得了“开门红”,但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两款战机性能的讨论:为何外贸用户更青睐俄制战机?歼-35真的比苏-57弱吗?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对此给出了不同看法,并引用俄罗斯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的评论,阐述了苏-57与歼-35之间的差距。
01. 苏57与歼35,谁更强?
苏-57的试飞员博格丹相信自己所驾驶的飞机处于优势,因为苏-57在适航性、机动性、稳定性以及可控性方面表现出色,其武器系统也已经打磨至完美。而歼-35在航展上仅展示了空气动力学参数,从展示内容来看似乎逊色于苏-57。
但《军事观察杂志》认为,中国在材料学与电子等领域拥有强大地位,而歼-35作为新锐战机,预计将装备与歼-20同级别的先进雷达系统,使其在态势感知系统上超越俄式战机。此外,中国拥有更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五代机制造经验,已制造超过300架五代机,服役时间远超俄罗斯。因此,虽然苏-57在航展上展示程度优于歼-35,但并不能说明其更优秀。实际上,歼-35背后是中国更大、更成熟的五代机工业体系。
02. 中俄差距正在不断拉开
当前,中俄两国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正在扩大。中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使中方得以迅速提升五代机产能,而中国强大的科研力量则不断推动五代机更新迭代,装备更先进的武器与设备。这意味着中国战机的硬件技术将更为先进,若在相近时间启动项目,中方将凭借技术优势率先服役,积累更多服役时间。
规模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机的交付速度与可靠性上。中方凭借巨大的产能快速交付,让买家更快形成战斗力,并在相同的服役周期中,更多的服役数量也有利于战机积累更多飞行时长,提升可靠性。此外,歼-35本身就是一个长远项目,从2014年的FC-31原型机开始,经历了十年的打磨与修改,中国五代机的经验早已融入其中。
在技术升级上,中国也能提供更多可能性。买家在购入战机后往往需要长期使用,而中国凭借技术优势,提供更为有效的升级服务。随着技术的变革,空战战术思维也在发生变化,无人僚机正不断接近实战化。若客户购买中国战机,则可以基于战机本身的高态势感知能力,在后续升级相关能力。
03. 苏57能率先出口另有原因
苏-57能够比歼-35更早得到外贸订单,可能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歼-35还未彻底稳定,外贸潜在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等待该机服役后再作选择。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考虑,苏-57的外贸订单可能涉及印度或伊朗,这两国是俄罗斯固有的军售对象,难以从其他渠道获得五代机。
然而,这些表象并不影响歼-35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战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歼-35不仅将成为苏-57的有力竞争者,还有可能会成为全球五代机的标杆,向世界证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跻身顶点。
(图片来源:西瓜视频,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