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沉浸在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中,书中黄灯老师描述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两位考研的学生,冉辛追和姚大顺,他们的故事尤为突出。
冉辛追,出生于甘肃平凉泾川县的小康家庭,父亲在邮局担任要职,母亲曾是棉纺厂工人,后因国企改革而下岗。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辛追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投入却毫不吝啬。他们特别重视儿子的教育,尤其是妈妈,从小就鼓励儿子考北大。为了培养儿子的阅读兴趣,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订购昂贵的报刊杂志,甚至在儿子喜欢阅读的时候,即使一顿饭的钱也只够买一份报纸,也依然为儿子订阅。
正是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使得辛追能够从一个二本院校成功考入复旦大学读研。他经历了三次考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也表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教育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辛追的父母不支持他考研,他可能不会如此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
与辛追相比,姚大顺的遭遇则截然不同。他出生在广东汕头的多子女家庭,家庭状况较为贫困,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如辛追的父母。尽管大顺也有考研的想法,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最终选择了就业。然而,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找工作时机,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频繁换工作,也未能取得太大的成就。
黄灯老师在书中提到,不同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会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道路。如果大顺的父母也能像辛追的父母那样支持儿子考研,他或许也能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这也说明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深。
如今,我们已为人父母,应该认识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起点。无论我们的原生家庭如何,都不应该成为孩子追求梦想的障碍。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