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情绪消费服务,涵盖多种类型】
这些情绪消费服务,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等不同类型。在淘宝平台上,记者发现了众多类似“精神抚慰剂”的虚拟商品,它们通过语音或文字聊天提供情绪价值,如“情感树洞”、“24小时在线的失恋陪聊”、“叫醒哄睡”等。
【图片:虚拟服务,主打意念接收】
除了提供情绪价值的树洞聊天,还有一类虚拟服务专门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提出专业意见。这类商品的价格往往高于单纯的情感抚慰,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家庭矛盾、职业规划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虚拟服务售卖“爱因斯坦的脑子”,一个脑子1分钱到5毛钱不等,宣称拍下后自动长到你的脑子上,销量甚至超过了7万+。
【图片:消费者留言,寻求情感慰藉】
在这些商品评论区,有人留言询问到货的实物是什么。店主则表示,该商品“信则有,不信则无,主打心诚则灵,满足情绪价值。”即使这样,该商品仍有五千多人购买。
【图片:专家分析,情绪消费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楠玉表示,情绪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形式,具有消费虚拟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
【图片:专家提醒,警惕情绪消费陷阱】
然而,这种“情绪消费”虽然给年轻人带来了情绪价值和心理安慰,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对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和伦理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漏洞,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
【图片:专家建议,理性消费】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提醒消费者,在享受情绪消费带来的心灵慰藉时,也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避免过度依赖虚拟商品,警惕消费陷阱。
【图片:结语,情绪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情绪经济”火爆满足了一部分年轻人寻求心灵寄托、缓解生活压力的需求,但如何识别情绪消费暗藏的陷阱,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是消费者需要提高的能力。同时,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如何规范这一新兴行业,确保消费者权益,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